——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最近大火的綜藝“樂隊的夏天”,確實看哭了無數人,就像刺猬樂隊在《火車駛向云外,夢安魂于九霄》唱道的那樣:“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老去的那些人、那些樂隊,可能直至今日也默默無聞,靠著一種對音樂的執著和情懷走過十數年、數十年,不易且心酸。
確實,堅持一件事,一件并非主流的事,豈能用一個難字形容?節目里有的樂隊堅持了20多年,卻始終小眾;而現實中,東風柳汽對于造長頭卡車的執著,時至今日已經堅持了50年。就算政策影響長頭卡車在國內發展始終不溫不火,就算別的企業放棄長頭卡車全部生產平頭車型,東風柳汽依舊秉持堅定的情懷和信念,孜孜不倦地打造著一代又一代的長頭卡車直至如今。
東風柳汽的長頭卡車造車史是怎樣的?有哪些高光時刻?
東風柳汽50年的造車史,參與并見證了中國長頭卡車發展之路的跌宕起伏。新中國生產的第一輛汽車,同時也是第一輛卡車CA10,即為長頭卡車。1969年,廣西生產的第一輛汽車“柳江牌”在柳汽誕生,亦為長頭卡車。
△廣西生產的第一輛“柳江牌”汽車
1978改革開放初始,東風柳汽成功生產出國內第一輛5噸柴油載貨汽車,從此填補了國內中型柴油載貨汽車的空白,成為全國第一家生產中型柴油載貨汽車的企業,而這款車同樣也是長頭卡車。
△中國第一輛中型柴油載貨汽車——“廣西”牌汽車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長頭車的足跡遍布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雖有少數平頭車型嶄露頭角,但長頭車絕對是國內物流的主力軍,東風柳汽的長頭卡車造車之旅也于此時迎來了頂峰。
而國內卡車真正步入平頭時代其實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彼時因為GB1589-1989政策的公布與實施,將半掛汽車列車長度限制在了16.5米,使得長頭卡車能配備的貨箱長度大大縮短,長頭卡車司機的經濟效益直線下降,造成的結果就是長頭卡車迅速沒落,各大紅極一時的長頭車型紛紛停產。
但東風柳汽不忘初心,始終飽含對長頭車安全性和燃油經濟性的情懷,依然堅持制造長頭卡車,并于2005年研發出中國第一輛“美洲風格”的長頭重卡“龍卡”。堅持總會有所收獲,“龍卡”一經推出即憑借良好的產品品質和首創的威猛美洲風格,成為領軍長頭重卡的強勢產品,并一度在長頭市場的市占率達到55%。
2016年,卡車市場翹首以盼的GB 1589-2016標準及相關法規正式落地實施,將車輛長度放寬到了18.1米,此舉也讓長頭卡車迎來了發展第二春,但此時的東風柳汽已在長頭卡車領域頗有建樹,屢獲殊榮。2017年,中國首款高端長頭重卡乘龍T7全國上市,該車型被稱為“中國最美長頭卡車”。
2018年,東風柳汽另一款長頭產品乘龍T5的上市,定位為超舒適、更省油的準重型產品,深刻影響了國內長頭車市場格局,對于長頭卡車的普及應用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乘龍T5主要面向區域散配、資源運輸、轎運車和危化品運輸等行業,尤其在轎運車行業表現強勁,單月連續4個月行業排名,深受用戶認可和青睞。
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懷和信念,支撐東風柳汽長頭卡車造車之路走到如今?
這當然要從長頭卡車的特性說起。眾所周知,相比較于平頭卡車來講,長頭卡車線條感更強,流線型的設計帶來更低的風阻和更好的經濟動力性,同時也由于車頭突出、發動機前置,有著更優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而其中的安全性和燃油經濟性,則是卡車用戶最關心和需要的特性。
對于始終秉持“以用戶為中心”的東風柳汽來講,“想用戶之所想、供用戶之所需、護用戶之周全”是責任也是使命。針對用戶最關心的卡車安全問題,東風柳汽還聯合行業權威一起發布了《中國卡車安全藍皮書》,旨在尋找提高卡車安全的技術和管理路徑,推動中國卡車事業向更安全、更和諧的方向發展。藍皮書報告顯示,長頭卡車不論在燃油經濟性(因為長頭卡車風阻更小)、駕駛舒適性(駕駛室和發動機艙分離)和碰撞安全性(多出1米左右的吸能潰縮區)方面,都要比平頭卡車具有更大的優勢,尤其是對卡車安全性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這些結論與東風柳汽一直以來的研發實驗和用戶實際調研結論一致,長頭車對于用戶來說,在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戶安全。每一位卡車司機后面就是一個家庭,安全至關重要。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東風柳汽一直堅持研發制造長頭卡車。
憑借一顆執著的匠心,始終堅持為用戶打造“一部好卡車”,東風柳汽對于長頭卡車安全及省油情懷的執著,推動其在這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地走著。未來,也讓我們共同期待東風柳汽新的長頭卡車產品可以驚艷世人,為長頭卡車市場帶來新的榮光。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廠商供稿,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