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6日,京滬高鐵合蚌客運專線正式運營,給合肥旅游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在近日召開的2012高鐵旅游發展論壇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高鐵時代合肥旅游將“連南接北,左右逢源”。
交通是能改變旅游格局的。5年前,合銅黃高速公路開通,北方游客可以從合肥中轉前往皖南旅游,合肥作為安徽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首次得到凸顯,但當時北方游客到合肥還得用“朝發夕至”來形容。如今,合蚌客運專線啟動,在京福高鐵未開通前,北方游客可以以“朝發午至”的速度抵達合肥,在合肥旅游消費之后,再通過合銅黃高速公路游皖南。未來,京福高鐵開通后,珠三角地區游客也可以通過這條高鐵游合肥、游皖北。
論壇上,業內普遍認為,高鐵時代,合肥作為安徽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凸顯。“這對合肥是個機遇,合肥要做好‘連接南北,左右逢源’的文章,還要與高鐵沿線城市合作互動,以吸引更多客源。”安徽省旅游局局長胡學凡如是說。
旅游客運受益高鐵商機
合蚌高鐵是京滬高鐵與滬漢蓉客運專線間的高速連通線,也是北京—福州客運專線的組成部分,可以說起到連接南北的重要作用。以合肥—北京為例,高鐵開通后運行時間縮短為3小時50分鐘,這就使得合肥—北京一日往返成為現實,進一步凸顯了合肥交通中轉站的作用,對于發展合肥的旅游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正如文中所說,交通是能改變旅游格局的,旅游格局的改變必將給客運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對于安徽的旅游客運業來說,如何讓游客在合肥享受到便捷的客運服務,如何讓他們很方便地通過合肥中轉到皖南、皖北就很關鍵。同時,公路客運企業如何發揮與高鐵接駁的優勢,讓自助游的游客能夠順利實現從高鐵到各城市的換乘,這些都是合蚌高鐵開通后給客運企業帶來的商機。
業界普遍認為,高鐵時代的游客大部分以自助游為主,這部分乘客的旅行方式、出行需求、消費能力必然有其特點。若能對他們進行仔細分析,滿足他們現有的需求,挖掘他們潛在的需求,對于客運行業來說,肯定會有所裨益。
合蚌高鐵開通后,每天有10多趟高鐵往返于安徽合肥與蚌埠之間,必將使目前仍是公路客運熱門線路的合肥—淮南、蚌埠班線受到直接沖擊。
目前,合蚌間的公路客運全天共有32班,合肥—淮南班線也大致保持同樣的發班頻率。合肥—蚌埠間的日均客流量在900人次左右,從高鐵的運力來看,理論上已完全可以吸納這樣的客流量。從合寧、合武客運專線開通運營情況來看,開通高鐵對公路客運產生了根本性沖擊,讓公路客運難以為繼,班次由高峰時每天數10班驟降至一兩班,并且選擇與動車錯峰運行。
安徽飛雁快客相關負責人表示,與高鐵相比,合蚌間的公路客運班線存在三方面的競爭優勢,首先是票價比高鐵低,其次是公路班線停靠站位于市區,而高鐵蚌埠南站離市區較遠,部分客流會考慮這一因素。同時,公路班線與高鐵相比仍具有搭乘方便、靈活性強的優勢。因此,合蚌高鐵的開通對那些注重消費體驗的商務客流吸引力較大。但公路客運會立足挖掘差異化需求,發揮自身優勢,盡最大努力穩定部分客流。
公路客運不慌不愁迎挑戰
正如飛雁快客總結的3個優勢一樣,在高鐵時代,公路客運已摸索出一條發揮自身優勢的道路。對此筆者深有體會,前段時間筆者曾到山東出差,高鐵一般只經停比較大的城市,未開通高鐵的城市最好的選擇還是客車,且低票價的吸引力使其仍是多數外出務工人員的優先選擇,搭乘方便、靈活性強的優勢也顯而易見。
但是公路客運企業進行戰略性調整仍勢在必行,比如與高鐵的錯峰運行和開發高鐵接駁線路。需要指出的是,長距離的運輸,只要與高鐵布點有所重合,終究不是公路客運的優勢所在,最終公路客運將逐步退出省際、城市之間的運輸市場,這是大勢所趨。而深耕中心城市與縣城、縣城與鄉鎮之間的短距離客運市場,通過規范的、標準化的服務對這一市場進行改造提升,將是未來公路客運企業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