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目前發動機行業已經炙手可熱。近年來,國內外無論是整車制造企業還是專業發動機生產企業在發動機研發上的投入都在不斷加大,以求在前景光明的中國發動機市場分一杯羹。
那么對于內燃機發展的方向,原西安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內燃機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內燃機學會理事長蔣德明對記者說,國內企業在研究內燃機技術時,不妨多注意德國博世在柴油機上,寶馬在汽油機上的研究動態。同時,他提醒國內各生產企業,國外企業在絕熱機、自由活塞式發動機的研發中,失敗的多,成功的少,中國企業在跟“風”的同時,也不妨多想想。
提高燃料經濟性成發展總趨勢
100多年以來,動力源始終是機械行業最重要、最短缺和最核心的零部件。在裝備制造行業,無論是在飛機領域、農業機械領域,還是工程機械領域,主要核心技術都集中在發動機零部件。
那么目前發動機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什么?蔣德明告訴記者,排放已不在是內燃機發展的主要問題,所有排放問題,包括解決排放問題的技術路線、解決排放問題的后處理設備,這些問題的道路都已非常明確。目前各國關注的重點已開始轉向改善燃料經濟性,即溫室氣體CO2排放。由于排放跟技術能級相關,涉及到整個動力系統的升級,在這些方面外資企業可以說更有優勢。以康明斯為例,該企業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技術領先。康明斯全球副總裁彭立新就表示,內燃機要達到節能要求,技術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據了解,康明斯在全球有4大技術研發中心,每天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就超過200萬美金。可以說,正是因為康明斯對技術的重視才使其成為行業內的領頭羊。
內燃機今后到底該如何發展對于這一問題,彭立新表示,美國內燃機的排放標準到歐Ⅵ以后已很難檢測排放程度,所以說,2013年以后,內燃機的發展已不再追求降低排放為發展目標而是轉為以內燃機節能為主。
對此,可以說美國曾花大力氣研究的HCCI、PCCI、稀燃發動機、分層燃燒發動機也成為了昔日黃花。